入圍第34屆金鼎奬圖書類兒童及少年圖書獎
【專家推薦】浯島迎城隍藝陣圖
「輸人不輸陣,輸陣歹看面」(閩南語)指的就是迎神賽會時的熱鬧氛圍。農曆4月12日金門浯島迎城隍的盛況,東南西北境四大藝陣精銳盡出,殫精竭智,拼的就是這一句話「輸人不輸陣」。
不同於鷄籠中元祭是為了平息漳泉械鬥,化解仇恨,輪流舉辦中元超渡、普施孤魂幽靈,以比賽陣頭來代替械鬥打破頭,帶有悲天憫人的意義。金門浯島迎城隍則源自於康熙21年(1682年)4月12日清朝總兵陳龍正式遷治金門後浦,金門城隍亦於同日分香至後浦,三百多年金門子民祈求城隍(城牆及護城河的保護神)賜福於斯土斯民。
各陣頭包括四個要素:旗、鼓、神輦(音同碾)及藝陣,基本形制不變,但藝陣內容年年創新,招搖過市,好不威風。陣頭的前導是「境旗」,最後由代表境主的主旗—大纛(音同到)旗壓軸。陣頭內最特殊的演出是「蜈蚣座」,以特製的車子接連而成,由人扛著,一節一節長長的身軀宛如蜈蚣,坐著上了濃妝的孩童,甚為醒目,相傳參與的小朋友會得到健康、智慧和平安。
當然最精彩熱鬧的還是邑主城隍遶境陣頭,包括前導陣頭及城隍儀仗。前者依序為遷治紀念旗、范謝將軍、顏柳督察及友情客串的開浯恩主公、關聖帝君、蘇府四千歲。後者依序為城隍旗牌、董李排爺、文武判、天女散花、邑主城隍、城隍粉閣。所謂天女散花是清一色由女孩組成,執香燈、棒花相隨;城隍粉閣則是當年輪值境主獻給城隍的陣頭。
看完藝陣,別忘了進去廟裡參拜。大門聯「未進此層門,須先自問心有何愧;既生乎斯世,要當深思德必無漸」,真是警世名言。台灣城隍廟常見的匾額為「你來了」,但是浯島城隍是算盤匾「千算萬算不由人算」,生前精打細算掩飾過錯,也逃不過城隍爺法眼。除了警世,城隍亦有祈福的神威,牆上有幅圖畫,有一把剪刀與花瓶,花瓶上有圓圈,表示「一家平安圓滿」(閩南語的剪與家同音),有兩把剪刀則象徵「家家平安圓滿」。
農曆4月初,春雨方歇,後浦總兵署後方的木棉樹,剛浸潤過綿綿的春雨,綻放出一朵朵豔紅欲燃的花蕊,預告一場熱鬧嘉年華到來。屆時別忘了帶著《浯島迎城隍藝陣圖》繪本一同赴約,一起踏查幸福的香路。
(本文作者為行政院研考會方衍濱專門委員)
浯島迎城隍藝陣圖 圖書資料
系列名稱:典藏懷舊語言系列
書 名:浯島迎城隍藝陣圖
I S B N:9789866401060(精裝)
封面:橫菊8開 精裝 左翻 20cm Ⅹ 28.5cm
內頁:橫菊8開 全長(正面、反面 各20cm Ⅹ 256.5cm)
本書以表現金門農曆四月十二日迎城隍藝陣為主軸,透過原創繪本的呈現,將慶典中各式各樣參與陣頭,細緻描繪、清楚表達,亦不失藝術品味。本書內文以左右、正反大拉頁呈現,一氣呵成的將迎城隍各式藝陣盡收眼底;遠觀、細品都是美的展現,在藝術性加持之下,讓本書更具珍藏性。